农产品经纪人与经济作物产品流通:地方市场的村庄嵌入性研究
【摘要】本文在嵌入性的框架下, 以经济作物产品的产地交易市场为关注点, 考察村庄社会关系如何被卷入到地方市场的运作中, 以理解地方市场运作秩序的形成。通过对两个经济作物种植大县的实地调查, 研究发现, 销售中的“技术”门槛、小农户的小交易量与中间商大收购量的差距以及中间商人为制造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都可能造成小农户直接对接外来中间商的困难。因此, 在经济作物的地方市场上, 农产品经纪人往往是连接中间商和小农户的重要中介, 而经纪人推动二者交易的关键就在于其自身在村庄社会内部的关系资源。农产品经纪人在村庄社会的社会关系网, 是其帮助外来中间商寻找货源的基础;经纪人与村民的信任关系, 也能为外来中间商与小农户提供信任担保;更重要的是, 经纪人在村庄中的人情和面子, 不仅在化解外来中间商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还有助于外来中间商规避村庄社会对外人的“歧视”。在经纪人的社会关系资源润滑下, 外来中间商能够最快速地获取农产品信息、达成交易, 同时低成本地化解与本地小农户的矛盾, 从而将中间商与小农户之间不平等的市场关系、外人与“村庄‘自己人’”之间的利益对立, 化解在村庄社会的内部交往关系中, 进而保障地方市场的有序运行。
【关键词】 经纪人; 农产品中间商; 经济作物产品; 地方市场; 嵌入性;
【DOI】
【基金资助】
-
脚注
[1]. (1) 之所以选择这样两种经济作物, 是因为生姜具有耐储存性, 冬枣则是鲜食型水果, 无法长期储存。两种农产品因为这一差异, 在流通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因此, 本研究对两类农产品的地方市场都进行了考察。不过, 总体而言, 差异是次要的, 二者在流通方面的逻辑和机制大体是一致的。 [^Back]
[2]. (1) “代办”就是当地的经纪人, 外来中间商来收购冬枣时, 一般租住在经纪人家里, 经纪人帮助客商收购、谈价格等, 客商则支付一部分酬劳给经纪人, 称为“代办费”。 [^Back]
-
References
1.安玉发, 2011:《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经济与管理》第6期。
2 .曹利群, 2001:《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的重建》, 《学术月刊》第8期。
3 .陈柏峰, 2011:《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社会》第1期。
4 .邓勇, 2013:《农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苏北Y村的个案呈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董磊明、郭俊霞, 2017:《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
6 .费孝通, 1998:《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 .韩启民, 2015:《城镇化背景下的家庭农业与乡土社会》, 《社会》第5期。
8 .贺雪峰, 2000:《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政治学研究》第3期。
9 .黄冬娅, 2008:《财政供给与国家政权建设——广州市基层市场管理机构研究 (1949~1978) , 《公共行政评论》第2期。
10 .黄宗智, 2010:《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北京:法律出版社。
11 .李德英, 2011:《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兼论农村基层市场社区理论》,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期。
12 .厉伟、李志国, 2000:《创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与农产品流通》, 《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13 .刘少杰, 2014:《陌生关系熟悉化——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本土化选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14 .刘小峰、周长城, 2014:《“熟人社会论”的纠结与未来:经验检视与价值探寻》, 《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
15 .刘玉照, 2002:《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基层生产共同体——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
16 .邵锋、楼栋、孔祥智, 2012:《谁来与农户衔接:经纪人, 合作社, 还是龙头企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期。
17 .施坚雅, 1998:《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史建云、徐秀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 .孙侠、张闯, 2008:《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19 .王德福, 2013:《论熟人社会的交往逻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期。
20 .王晓艳, 2012:《边境集市与村落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中缅边境陇把镇的调查》, 《民族论坛》第8期。
21 .吴晓燕, 2008:《农村集市与乡村政治研究:缘起与拓展》, 《政治与法律》第8期。
22 .吴重庆, 2011:《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读书》第1期。
23 .武广汉, 2012:《“中间商+农民”模式与农民的半无产化》, 《开放时代》第3期。
24.肖云、张磊, 2009:《农村经纪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经济纵横》第9期。
25 .徐健、汪旭晖, 2009:《订单农业及其组织模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第4期。
26 .翟学伟, 2004:《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社会学研究》第5期。
27 .赵晓峰、张红, 2012:《庙与庙会:作为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 《民俗研究》第6期。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2004:《国家职业标准:农产品经纪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9 .朱炳祥, 2012:《“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再认识——以摩哈苴彝族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对施坚雅理论的检验》, 《民族研究》第3期。
30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S95-S120.
31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3) :481-510.
ISSN:1002-8870
CN: 11-1262/F
Vol , No. 12, Pages 117-129
December 2018
Downloads:1